電子紙書

科學人雜誌-電子紙商機爭霸戰

兩三年前就已經看過這方面的訊息,也在科學人雜誌上看到電子紙的報導頁面存檔),覺得他們的技術真是很讚,昨天在 CNET 的新聞網上看到了產品報導(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114,00.htm,頁面存檔),我很高興終於有一些消費性的實體產品 LIBRI’E 要上市了,而不是只有早期大公司或廣告商使用的廣告看板產品。不過光看產品的圖片,和我在科學人雜誌上所看到的,以及想像中的產品仍有差距。原本預期會有五六張紙可以翻頁,但似乎實體產品 LIBRI’E 只有一面。

科學人雜誌電子紙概念圖

LIBRI’E 內部採用了 E Inklink:技術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3 − 5 =

在〈電子紙書〉中有 7 則留言

  1. 我對於這個技術則是抱持不置可否

    因為對於電子紙張,大家已經習慣從螢幕上讀取

    對於書本,則是習慣而且也是喜歡紙本的特殊感觸

    因此將電子書作成像書的樣子不見得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114,00.htm

    如同cnet 所說…

    但是我到是比較認同電子報紙,但必須等OLED更為成熟

  2. 我同意的是他們的概念,雖然我比較想要那種可翻頁式的電子閱讀器,而不是 LIBRE’E 這種類似 PDA 的閱讀器。目前 LIBRI’E 已有的特色如下:

    – 內建十五萬條的辭典,可即時反白查詢。
    – 具備聲音朗讀機,可使用耳機直接聽書中內容,就像聽廣播劇一樣。光這點就可以做出不錯的英文教學雜誌。
    – 書籤功能,可以標定某些頁面或段落,以供快速查詢,或是稍後再回去繼續閱讀。
    – 內建 10 MB 記憶體,可容納 20 本左右的書。另有 Sony 自家的 MS 卡可供擴充,最多容量 1 GB。
    – 可縮放字的大小,例如將字放大 2 倍,以利眼力不佳的人士使用。
    – 總重量 500 公克,極輕,厚度約為 1.3 公分。
    – 可與電腦之間以 USB 方式連線更新書庫。
    – LIBRI”E 線上書籍銷售網站已正式開張,已有大量書籍,可上網加入會員,並且較便宜的價格購書。
    – 翻頁時才會耗電,若一直閱讀同頁則會維持在省電狀況,因此 4 顆三號電池可使用 10000 小時。
    – 四色畫面,背景與文字的對比高,與一般書籍的色澤和對比相仿。

    但是我想最終有一天這樣的產品應該會出現。除了普通的書籍之外,還會有以下功能:

    – 全彩的雜誌或報紙,甚至是在一堆靜態文字中含有動態的圖片或影像檔,就像是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報紙。
    – 能播放 Mp3,可自建列表或隨機播放。
    – 更高的儲存容量,Apple 公司的 iPod 最多可到 40 GB,有一天記憶卡也可以做到更小更多容量。
    – 可以翻頁,如同目前紙本書籍一樣。看到後面時可以再往前翻出忘記的部份。例如機器上有五頁,所以一開始會顯示一到十頁,當全部看完後,你可以點選下一頁以瀏覽三至十二頁,或是點下一區段以瀏覽十一到二十頁。
    – 可以做眉批或劃重點,並保存起來,以後再次閱讀同一本書時會影示出來,你也可以設定它要不要顯示。另外你也可以與他人互相交換同一本書的眉批和筆記。
    – 可上網瀏覽 WWW 、收發信件及下載新書,如果是無線的話就更帥了。
    – 支援 txt, xml, html, sxw (OpenOffice.org), ps 及 pdf 等數種文字檔案格式。
    – 支援 gif, jpeg, png, bmp, wbmp, swf, svg, mp3, wav, ogg 等媒體格式,甚至是影片檔案。
    – 更大容量的字典,例如英英、英漢、漢英、漢和、和漢甚至百科全書。
    – 更換書籍的字型,系統內容數種常用各國字型,並支援 Unicode 編碼。
    – 支援數個系統之間連線互動,針對同一本書進行討論。這對讀書會來說很好用,可以分享大家的筆記,並且直接使用光筆書寫討論,如同目前 NetMeegint 中的共用白板一樣。
    – 具備空白紙張和備忘錄等功能,你可以直接在空白紙張上留下訊息並儲存,或著將其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發到一人或多人信箱。此種備忘錄可設定為唯讀以防止塗改。

    像這樣的一種電子紙閱讀器,我想應該能在有生之年看得它量產於市面上,這才比較符合我想要的樣子。雖然說它目前在台灣上市的可能性還不高,要將其中的介面中文化並尋求台灣出版社合作支援的部份還需要一些時間,並且產品在台灣的市場可能並不太大,但至少我覺得它在日本應該可以得到還不錯的成績。這樣便可刺激其他的廠商研發出更好更新的產品。

    目前電子墨水知名的廠商有 E Ink, Gyricon 及荷蘭的一個研究室,他們背後有 Sony, Philips, IBM, HP 等廠商支援。如果經過兩三年後它成功了,市面上相關的產品愈來愈多,你猜會不會有其他大廠插一腳?我猜絕對會,而且最有可能的大廠是微軟 .. XD

  3. 在我的認知裡,電子紙既不是為了原來紙本的觸感而生,也暫時無法作為速記手寫之用。

    為什麼只有一張?因為那個劇情比較像:

    我是個建築師,要參加競圖,於是我只要帶一張電子紙,裡面存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設計圖,一張紙就能 demo,而且攜帶的方式和以往相似-「捲起來」就好。

    我是個通勤族,長時間在捷運上很無趣,有一張能上網的電子紙,就可以看遍各大報章雜誌。

    我是個潛水工作者。帶一張電子紙下潛總比帶任何顯示器來得方便。

    諸如此類。

  4. 恩…但是那是電子”紙”…以目前來說..這些e-book之類的都是硬式….

    也就是說…不如拿一台PDA會小多了…

    我很看好這個點子..畢竟有些東西你會想要保存..但是卻不想留著一堆實體紙本,例如報紙廣告等…

    於是乎..我認為這必須等到OLED發展成熟…

    cyberjos提到的這個技術算是一種電子容器,它的缺點,最嚴重的一點就是不可摺疊或彎曲..

    這一點基本上是個號稱電子紙的致命傷…我想它充其量只能說是另類顯示器罷了…

    也許他較輕較薄較不耗電,但如果攜帶一樣不便,它就失去了和其他超輕便型筆電競爭的實力

    所以我才對這個產品不置可否

    但是我看好OLED…因為它具有我之前提到的特性,在省電方面它的電量消耗也不會太大,

    顏色數上更是符合DEMO的效果

    此外..數位內容更是這種產品可否風行的主要原因

    目前這樣的環境只有日本有,地狹人稠,建立數位內容可以有效率覆蓋大多數人

    台灣也有相類似的特徵,但因為民情,目前可以說數位內容乏善可陳

    ok..我覺得這個議題實在是不錯,

    但是不論以現況或技術面而言,我倒是無法認同硬式的電子紙,

    以上

  5. 我不太清楚所謂硬式是什麼意思,不過電子紙實際上是可彎曲的,至於摺疊可能就會有問題了。如果把 LIBRI’E 拆開來的話,那面螢幕實際上是軟的,有點類似透明投影片。

    Sony 的產品做得像 PDA 一樣,基本上我覺得應該要把產品的樣子改變一下,不然似乎沒有辦法真的 Shock 到消費者。LIBRI’E 硬盒包裝老實說讓我想要購買的慾望打了折扣,我比較希望它能把外殼拿掉,好讓我們能捲起電子紙。E Ink 的老闆最後想做的產品,是一本含有數百頁電子紙的書,就像普通紙本一樣可翻頁。目前技術已經到 4095 色,不過實體產品可能要等到 2005 年底。Niise 說的 OLED 有相關網頁嗎? 我對這個不太了解。

  6. 你仔細看一下你引用的網頁有以下一段話
    —-有機發光二極體也將是E Ink在技術上的競爭者,它所用的碳基化合物,十分近似於E Ink與朗訊科技的軟式顯示器中的塑膠,可以用來製造發光半導體,也同樣具備柔軟又節省能源的特性。這是電子紙以外的另一選擇,在柯達、IBM和其他資金充裕公司的發展下,它很快就會成為夠格的挑戰者。—-

    這個技術非常受到注目,

    看看錸德的 http://www.ritek.com.tw/ch/products/pro-oled.htm 說明

    它可以塗佈在軟性材質,達到捲曲甚至摺疊(不過摺疊這一點是我不太相信,畢竟電路該是不可摺疊的),

    目前而言,除了藍光材料使用時間還無法突破30000小時….其他材料都已經standby了…,

    也就是說..其他材料都已經具有商業生產的能力,而藍光材料預期在大量資金的投入下,

    分析師大膽預測兩年內必有突破,也就是說如同EINK這項技術,在2005年前後也可以上市,

    更進一步,由於它屬於全彩,甚至可能取代液晶螢幕,因為她不需要背光,可以有效達到省電的特徵

    基於這個原因,因為EINK她的特性,也許還是有一定的商業價值,但是當OLED一但量產,

    在我的想法中,它會迅速取代掉目前幾乎所有的顯示模式

返回頂端